记者从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,我国部分地区接连遭受严重洪涝灾害,市场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在受灾地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、过期变质、受污水浸泡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。同时提醒消费者不购买、不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、发霉变质、来源不明的食品,避免引发食源性疾病。
上半年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。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在会上介绍,今年上半年,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.9万批次,对6.9万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下架、封存、召回;共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.1万件,罚没7.4亿元,移送司法机关653件,实施从业限制1372人,高压震慑态势得到持续强化。
当前正值暑期、汛期,我国部分地区接连遭受严重洪涝灾害,尤其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,食品安全风险骤然增加。柳军表示,近日,国务院食安办印发《关于加强暑期、汛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了明确要求。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排查内部隐患,认真做好清洗消毒工作,防止食品污染变质。要严厉打击在受灾地区生产经营假冒伪劣、过期变质、受污水浸泡的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,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。要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,提醒消费者不购买、不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、发霉变质、来源不明的食品,避免引发食源性疾病。
食品添加剂滥用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,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中发现的重要风险。市场监管总局每年都将食品添加剂列为年度抽检计划重点任务。记者从会上了解到,市场监管总局统筹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抽检力量,调用1200余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,全面排查食品添加剂滥用违法违规行为。紧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米袋子、菜篮子、果盘子等大宗食品,紧盯与“一老一小”等重点人群密切相关的保健食品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、婴幼儿配方乳粉、婴幼儿辅助食品,紧盯校园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,部署开展常规抽检、跟踪抽检、专项抽检。今年上半年,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63.9万批次,检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合格食品1.2万批次,主要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二氧化硫、甜蜜素、脱氢乙酸等。市场监管总局督促相关企业及时下架、召回。同时,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,处罚相关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727家、责令停产停业65家,对情节严重的10家生产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,将4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,移送公安机关48家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张楠
配查信-股票配资开户流程-首选配资炒股网-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