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,有两个特殊的职务:太监与宫女。我们都知道,太监在进入宫廷时必须经过净身的过程,那么宫女进宫时,又需要经历哪些特殊的手续呢?
宫女进宫前的验身
古籍中有明确记载,所有进宫的宫女必须经过严密的审查。在京城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女子,她们大多来自各地,跨越千里来到这里。虽然初选中会有很多人被淘汰,但每批通过初选的宫女会按年龄大小分成若干组,依次进入宫廷接受更为严格的“精选”。
负责这一任务的太监通常会首先远远观察,然后逐一靠近仔细审视。这些太监以挑剔的眼光审查每一个细节,包括她们的身高、体型、面容、气质等等。凡是身材过于高矮、肥瘦不合标准的女子,都会被立即送回原籍。而剩下的宫女则根据年龄再分组,进入下一轮的面试——“一审”。
展开剩余77%一审:容貌与气质
在这一轮中,太监们的任务是仔细评估每一位宫女的容貌与气质。太监会细致地观察她们的面部特征,如发型、耳朵、额头、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嘴巴等,任何一处看上去不合适,或者发出的声音不够柔和、悦耳,都有可能被直接淘汰。
二审:身材与比例
进入“二审”的宫女会被要求接受更为细致的体格检查。太监们会用尺子一一测量她们的手、臂、腰、腿、脚等部位的尺寸,并要求她们进行一定的动作,比如弯腰、走路等,以观察她们的体态和举止是否得体。任何不符合要求的身体比例或者仪态欠佳的,都会被立即送回。
三审:内在素质与培养
通过前两轮筛选的宫女,进入“终审”,即由一群经验丰富的女官和资深宫女来审查她们的内在素质。在这一环节中,宫女们被要求脱光衣物,进入一个专门的房间,接受更为隐私的检查。女官们会触摸宫女的乳房,探查她们的身体是否符合宫廷要求,并用嗅觉、触觉等多重方式评估她们的体味、肤质等。
只有那些通过了这三审的宫女,才有机会接受为期约一个月的宫廷培训。在这个过程中,女官不仅教她们宫中礼仪和规矩,还会根据她们的智力、性格等方面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考量。对于那些表现不佳,或有癖好的宫女,比如睡觉时咬牙、放屁、打呼噜等,都会被立即淘汰,因为这类行为可能影响到宫中的和谐与秩序。
皇后的最终审定
经过层层筛选后,最终选出的宫女将参与一场由皇太后亲自主持的“终审”,有时甚至皇帝也会参与其中。她们会被逐一请入大殿,面对皇太后和她的随侍人员,回答一些关于姓名、家庭背景、学识等方面的问题。太监们会根据她们的容貌、声音、气质等综合评定,选出适合的人选作为皇后或妃子。
对于其他宫女,她们将被分配给王公贵族,或者被留在宫中作为女官、宫女等职务。在明代,宫廷中有“六个局”,由女官负责管理,每个局下设四个司。所有女官都是严格从后宫选出的,她们与皇帝的后妃们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。
皇后选拔:明代与清代的差异
在明代嘉靖年间,皇后选拔通常由礼部负责初选,张太后则负责最终的选拔。张太后曾听闻大名府的天象被认为有“佳气”,所以大多数通过选拔的女子都来自这个地区。选拔的场面极为庄重,宫女们依次被传入太后所在的屏风后,若太后中意某位女子,就会赐予她一只镶有赤金和玉石的手镯,象征着她的选中。落选的宫女则会得到几枚银币作为安慰。
到了清代,宫女的选拔程序与明代有些不同。虽然坤宁宫不再是皇后的寝宫,但婚礼的程序依然按照传统仪式进行。清史稿中提到,同治皇帝载淳的婚礼仍遵循“纳采、大征、发册、奉迎”等一系列正式的婚礼程序,而光绪帝的婚礼也与此类似,包含纳采、册立等多个环节。尽管各代之间细节有所不同,但整体做法却基本相同。
这些历史记载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宫廷选拔宫女、后宫制度的严密与复杂,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严格的审查与评估,体现了封建王朝对后宫管理的高度重视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查信-股票配资开户流程-首选配资炒股网-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